logo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  2023-05-08【打印该页】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3月7日在邓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邓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登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南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稳中求进、难中求成,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4.8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大关,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排名南阳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亿元、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5.5亿元、增长5.8%;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南阳前列。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项目高效推进,筑牢了支撑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2年全市重点项目228个、总投资1381亿元、完成投资520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15%;列入南阳市重点项目55个,完成投资23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25%;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81个,完全投产达效项目38个。省重点项目数量、“三个一批”累计项目总量均排名南阳第一,年度项目考评排名南阳第四。

(二)聚焦招商主动出击,注入了赶超发展的强劲动能。创新“驻地+委托”招商模式,成立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福建、成渝、郑州等6个招商专班,大力推进全员全域招商。2022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额94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2个、占比90.2%,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年度招商引资考评排名南阳第二。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67.6亿元,到位资金数排名南阳第一;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1.77亿元,占全南阳市的9.4%,排名南阳第二。

(三)聚焦工业持续发力,积蓄了强市富民的充足后劲。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畅聊早餐会”等活动,全力以赴助企纾困,为企业解决问题851个,减税退税降费4.9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2家。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89亿元、增长14%;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17%;生物基合成材料产业实现从材料研发到下游制品制造的全链条发展,产值突破5亿元。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星光机械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12家。开发区能级显著提升。累计落地项目71个、完成投资186亿元;入驻企业188家,其中“四上”企业达到141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增长17.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2%;成功创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度综合考评排名南阳第六。

(四)聚焦城市内涵提升,塑造了古城新韵的特色风貌。坚持古城复兴、新区建设和老城提质一体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年度综合考评排名南阳第二。平成门、西城墙、“突破口”景观广场、小草河游园、内城河景观、内外城河清淤等工程完工,迎旭门复建、团结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外城河河道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古城独特魅力日渐呈现。陈湾社区、火车站区域等片区改造全面启动,楚河、金雷、三里河等3个棚改项目全面开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个,惠及居民2100户,建设拆迁安置房3431套、50万平方米。建设公园4个、提升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加速完善。升级改造三贤路等4条主干道和南阁路、仲景路等12条次干道及20多条“断头街”“泥水巷”,扎实推进人民路贯通工程、杏山大道提升工程。全长22.3公里的S244线(杏山—孟楼)建成通车,修建农村道路132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6座,创建“四好农村路”46公里。

(五)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夏粮生产取得历史性丰收,实现19连增,总产达21亿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突破30亿斤,继续保持“国家超级产粮大县”称号。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170万亩。重组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农科院合作创立全国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验站,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成功申报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县和全省第一批40个养牛大县培育县、18个奶业重点县之一。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强化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消除风险1102户3672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设习营、韩营、李洼、黑龙、后景营等一批特色村庄、美丽乡村,习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李洼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交出了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30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75万人,新增技能人才3.57万人、高技能人才1.41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进一步提高。湍北高中、湍南高中全面建成,三贤高中投入使用,“三年新增三所高中、新增10000个学位”目标全面完成。高考成绩一本上线2314人,勇夺总量、增速各县(市、区)“双第一”,本科上线6454人、清北录取2人,保持连年攀升势头。人民医院湍北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基本建成,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先后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邓州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家三级医院的县(市)。空气质量三项指标“两降一增”,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南阳前三,国控、市控断面累计均值达标率10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现场考核,争取到位生态转移支付资金3.4亿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3件、政协委员提案275件。高标准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双拥氛围更加浓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面对疫情的持续冲击,我们全力以赴抓招商、引项目、强产业、促发展,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全面起势、厚重提气的成绩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南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超常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邓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广大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各行各业劳动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邓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量大、增速慢、人均低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工业发展不充分,产业能级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够完善。二是城市建设基础差、短板多、欠账多,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持续提高。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压力较大,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解决。四是营商环境评价仍在全省、南阳处于落后位次,用地、用工、融资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部门作风效能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五是一些干部观念落后,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不足,敢拼敢抢的意识不强,精神懈怠,行动迟缓,工作标准低,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加快予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凝心聚力、大干快上,把优势拼成胜势,把定位拼成地位,一体推进中等城市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发力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23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南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人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深度融入南阳市委“一二三六十”布局,重抓重推“八大行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在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当先锋、挑大梁”。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保9%、争10%”。按照实现9%的目标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要紧紧锚定市委“八大行动”部署,拼字当头、干字为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高效推进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持续保持经济增长强劲势头。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必须强化投资的支撑性作用,突出项目“首位管总”作用,用项目建设拉动经济较快增长,为促进产业强市、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夯实基础。

狠抓项目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面落实“八快两提”,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严格执行领导分包、项目周例会、现场办公、定期排名通报、末位表态约谈等制度。申报实施省、南阳市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保持南阳第一方阵。加快推进陈湾片区城市更新、化纤产业园、玉诺纺织、福德预制菜、地质文化科普研学基地、京东智慧物流港、浩吉铁路邓州综合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力争早建成、早达效。做好2×1000兆瓦燃煤电厂、邓桐高速、湍河复航、湍北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实施。

全力争抢项目。抢抓国家加大宏观调控机遇,聚焦交通、水利、能源、现代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常态化保持项目储备量在开工量3倍以上,产业项目个数、投资占比达75%以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70亿元以上,专项债资金2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南阳前列。

激活市场需求。开展“惠享穰邓”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复苏回暖。加快推进金融支持房地产发展相关政策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新田360广场、万达商业综合体、万德隆生活广场、奥特莱斯文旅产业园、威佳驰诚4.0版汽车城建设,协同推进消费品质升级,促进消费加速升温。加大电商发展支持力度,打造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和品牌,持续推动工业电商、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推进省级电商示范市建设,完善市级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新开通3条往返乡镇、村庄的配送运行路线,完善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农村电商配送体系建设。

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用活“畅聊早餐会”“企业服务日”等载体,以“六心”服务企业,落实好惠企助企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信心,新发展市场主体1.3万户。扎实开展“千企升级”行动,新增“四上”企业18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5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驰诚集团主板上市,至少一家企业新三板上市,3家企业完成股改,培育省定、南阳市定上市后备企业不少于15家。切实关爱企业家成长,组织研修培训、外出考察、会展推介、争取订单、以商招商等,帮助企业家开拓视野、增强企业竞争力,培育领军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家80名以上。坚持“登门拜访、上门服务、开门纳谏、闭门谈心”,为企业家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以聚链成群为目标,持续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发展不足在很长时间内仍是我们最大的短板,现代产业体系不强是我们跨越发展的最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邓州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而迫切的首要课题,我们必须沿着这条困难而正确的道路,始终如一,咬定青山,坚定前行,以工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强市的坚实基础。

构建产业生态。聚焦科技创新、人才用工、物流电商、土地保障、营商环境、融资贷款、优惠政策、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协同集成,释放政策叠加的“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构建资源要素齐备,设施环境优越、产业链条延伸、企业协同密切、产业衔接紧密的良好产业生态,让所有的企业、项目、市场主体都能在良好生态中尽快成长,不断催生产业新苗、培育产业大树、形成产业森林。

抓实项目建设。突出新建项目,重推续建项目,狠抓竣工项目,加快壮大工业总量。突出抓好一批重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嘉兴化纤纺织、邓工机械、玉诺纺织、邓福创金制动器、永泰纺织“退城入园”、鑫远胜车用精密零配件、众达成新材料等7个超10亿元项目,以及希宸车用过滤器、荣曜纺织服装等14个超亿元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续建项目,对在建的内衣创意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汽车电子产业园、移民产业园、长江精工钢结构、中科万邦、益广内衣、润宝光电、川诺机械、锂泰锂电池等11个重点项目,提质增速,年内实现投产。助力服务一批重点竣工项目,加大对金丰电子智能产业链、一舰畜牧配套装备产业园、精金美熠车用电源适配器、雅尔舒内衣、优合车用线束、防绒卫士面料生产等建成项目的跟踪服务,完善生产要素配置,确保尽快达产满产。

推进聚链成群。纺织服装产业按照“拓展纺纱、提档面料、提升服装、扩大服饰”发展思路,利用化纤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穰东服装产业园等载体,引进项目、完善链条、壮大规模。积极承接长三角化纤产业转移,今年至少新上喷水织机1万台以上,明年达到3万台,建成全国有竞争力的化纤纺织基地;发挥永泰棉纺、圣新源纺织品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引导各类配套企业不断集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放大穰东“中国裤业名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档次和中高端产品比重。汽车及零部件按照“以整车带配套、以组件聚零件、以优势强链条”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以专用车为牵引、以涡轮增压器和车锁优势零部件为支撑、以汽车后市场为撬动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康硕形成“3D打印+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制造模式,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支持邓工机械与徐工集团深度合作,形成起重机后桥全产业链;支持凯达环境拓展“凯达e环卫”服务模式,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星光机械车锁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冲击全国第一,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支持驰诚汽车后市场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循环汽车产业链。农副产品加工实施品牌、品质双提升战略,巩固提升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和邓州黄酒三大优势领域,引进培育休闲食品、健康食品两大高成长领域。支持想念集团根植邓州,建设年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深化与牧原集团的合作,打造以生态养殖、屠宰加工为主体,配套装备制造、新能源、邓州总部港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生物基新材料、农机装备、建材及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邓州中联水泥实施“水泥+”战略,推进窑系统节能改造,启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支持金碧生物开展上下游精准招商,形成完整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补点延链、聚链成群,培育纺织服装为百亿级集群,化纤纺织、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3个50亿级集群,绿色建材、农牧装备、新材料3个20亿级集群,真正挺起“工业强市”的硬脊梁。

实施创新驱动。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探索建立企业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机制,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专精特新”企业4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实验室、科研基地、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综合运用股权激励、绩效工资、住房分配等手段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

提升承载能力。高水平谋划,高质量建设,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建好专业园区,坚持运营管理科学化、资本运作良性化、专业园区项目化、招商建设一体化,持续抓好“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汽车电子产业园、嘉兴化纤产业园、玉诺纺织产业园等“十大”专业园区建设,新增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基础设施,打通开发区内平安大道、三贤路、工业大道、交通路、丹江大道等5条“断头路”,新建穰城南路、声树路、东扶路等8条道路及穰城路跨运粮河大桥,全面疏通开发区主干道路路网。建成中水利用管道、二水厂以及专业园区内供电、给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完成八里王唐营、张寨崔庄等4个村庄拆迁安置,八里王安置区实现搬迁入住,启动邻里中心一期、开发区工业品展销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开发区点状商业带,逐步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职住平衡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强化要素保障,整治低效用地1000亩,盘活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实行“标准地+告知承诺制”改革,动态储备用地500亩以上,实现“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建立邓州实用人才动态数据库,实行企业按需“点单”、政府精准“上菜”的模式,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实行“包办式”服务。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的用水、用电、用能、物流以及新基建等方面的成本,帮助企业扩大利润空间、增创发展新优势,让所有企业都能扎根邓州、安心兴业、发展壮大。

(三)以改革开放为突破,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动能。改革开放是邓州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突出协同高效,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招商引资“强磁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市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按照“配资源、做规划、融到资、干成事、合规定、运营好”的原则,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将邓州纳入各类金融改革创新发展首批试点县。巩固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312”产业体系,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聚焦整产业链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和未来产业、产业链条关键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三类“500强”知名品牌企业等四个关键,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领导干部外出招商洽谈、招商项目集中签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制度,发扬“六皮”招商精神,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资本招商、驻地招商、乡贤招商、京邓对口协作招商、节会招商。全年新招引项目100个以上、合同投资额超10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比重不低于70%,先进制造业项目比重不低于30%,至少引进一个5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一个100亿元的产业项目。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立足“四个最少”原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80%以上事项“一窗通办”,100件以上高频事项“一次办好”。持续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开通“穰我办”APP,实现项目审批事项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办理。深化“首席服务员”制度和包联制度,全程帮办,限时办结,让“企业少跑腿”变“企业不跑腿”。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套餐配送、无感审批、自动兑付”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和阅卷人,我们将不断完善回访评价系统,倒逼政务服务作风和水平双提升。推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进入省、南阳市先进行列,赢得“投资南阳、首选邓州”的好口碑。

(四)以城市更新为引擎,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坚持硬件与软件、地上与地下、宜居与宜业同步谋划,一体推动“古城复兴、老城改造、湍北完善、新区加速”,让邓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更美好。

实施新区建设提速工程。全面加速城东新区建设,完善路网、打通水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生态导向型城市新区建设,打造新的城市建设增长极。逐步完善湍北新区服务功能,启动大丁、小丁、张坡整村拆迁,彻底改变“城、村、田”混搭现状;启动实施北京大道高速引线、北环路等9条主次干道贯通工程,打通湍北区域交通动脉;加快天基茂业广场城市综合体、湍河“一河两岸”生态景观提升、滨河公园等建设,推动湍北新区人气、烟火气加快集聚。

实施古城文脉活化工程。启动花园街民俗文化街区整治,加快推进迎旭门、风雨廊桥、福胜寺塔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节点建设。完成月牙池、突破口公园、外城河南北两段景观打造,畅通沿外城河循环路,把古城风貌全方位展现出来。

实施片区改造攻坚工程。完成陈湾区域城市更新拆迁任务,启动安置房、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花洲尚苑、古城六门堤2个棚改项目,实施火车站区域改造和三贤古城区域等5个片区连片改造,谋划福胜寺塔南侧后场院、新风市场、火车站西部等“老旧破”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利用两到三年时间,让城区内生活品质最差的区域实现华丽转身,推动城市在破旧立新中逐步蜕变,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实施道路优化畅通工程。打通平安大道、南一环2条“断头路”,完成平安大道跨小草河桥建设;新建乐城路(运粮河—丹江大道)、湍滨南路(三贤桥—杏山大道)、湍滨北路(大丁桥—杏山大道)3条“延伸路”;提升交通路、团结路、教育路、杏山大道4条“老旧路”;改造背街小巷40条以上;对城区所有主干道路口进行渠化改造,增设车辆右转专用道,畅通道路微循环。加快南邓高速建设,完成快速通道下穿二广高速、浩吉铁路连接线建设,启动G328线(安众—唐坡)、S332线(汲滩—九龙)、G207高速引线建设,推动我市骨架路网由环射向网格转变。

实施城市韧性提升工程。升级改造城区供水管网232公里。实施东部片区城市防汛排涝治理和城区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13公里。建成燃气管网186公里、强弱电管网80公里。在交通路、团结路试点开展各类管线综合治理,争取在2-3年内,彻底解决城区“蜘蛛网”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露出最美天际线。

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工程。提升改造团结游园等7个老旧游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和林荫绿道。加快推进体育馆、健身活动中心、社区文化阵地、农贸市场、便民市场、停车场、标准化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利用“智慧城市”“数字邓州”平台,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城市更整洁、更便捷、更宜居,确保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申报国家卫生城市。今年,我们将聚焦便民、为民、利民,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身圈、消费圈、文化圈,加快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五)以文旅融合为主线,持续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是邓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州建设中等城市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我们将聚焦文旅、物流、金融等方面重点发力,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隆起,为扩内需、促转型、稳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把2023年作为邓州市旅游景点建设年、旅游线路形成年、旅游品牌塑造年,奋力开创旅游城市建设的新篇章。打造精品景点,加快推进八里岗遗址公园、邓国春秋园、宋金商业街遗址展示馆、团结路历史文化街区、邓瓷文化产业园、“医圣”故里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线路,围绕历史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根亲文化,梳理脉络内涵,实现“串珠成线”,设计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以及研学游、生态游、康养游、古城游、乡村游等,构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布局合理的精品文旅线路。塑造文旅品牌,积极推进花洲书院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杏山地质公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多元业态。建立立体化的文旅宣传营销体系,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邓州号”高铁冠名,打响邓州旅游知名度,打造旅游“新高地”,力争2024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进入南阳各县市前3名。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投资建设电商物流园、配送中心、标准化仓储设施和电子分拨中心,创建A级以上物流企业1家。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100%,单件物流费用比周边县区低0.1元。推进邓州综合物流园建设,把邓州西站打造成为浩吉铁路物流集散的重要节点。加快万里物流园二期项目建设,提升邓州铁路物流基地,组织开通中欧班列,形成“公、铁、水、海”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完成京东智慧物流港一期工程,建设京东河南基地、河南办事处,形成年3亿件吞吐能力,打造南阳最大的单体物流云仓,早日把邓州建成省际区域物流枢纽。

聚力发展现代金融。吸引银行、保险、信托和租赁等机构入驻邓州,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收费标准,缩短融资链条,不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确保新增贷款增长18%以上,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

(六)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持续推动农业强市建设。邓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国家超级产粮大县,“三农”工作有基础、有优势、更有责任,但我们离农业强市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全市上下持续努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全国、全省重要的农业大市,我们始终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手段,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斤以上。完善推广我市首创的智慧农业“143”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开展砂姜黑土土壤改良,让更多“靠天田”变成“高产田”。实施种业提升工程,支持先天下种业与澳门国际科学院深度合作,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协作,培育3-5个优势组合。加快推进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建设。保障生猪、牛等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生猪出栏160万头,牛出栏13万头,奶产量8.1万吨。开工建设源食代5万头南阳黄牛养殖加工项目。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三带四区五群”打造,持续实施“11335”示范引领行动。优化烟叶种植布局,实现种植面积2万亩。积极推进全域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特色农业“四个大县”,激活农村传统产业发展动力。全力推进与牧原、想念、京东、北京一轻食品、福德食品等公司合作,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抢占新一轮农产品加工、预制菜加工等新赛道。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围绕邓州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1个龙头企业辐射带动“N”个家门口企业整体发展,形成比较完备的“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今年力争建成5-10个品类的“1+N”乡村振兴产业联合体,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新申报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以上,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举办第三届油菜花季体验游活动、农产品展销会、“中国农民丰收节”邓州名优特产展销活动,持续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力争创河南省第二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完成25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126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深化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和南阳市“四美乡村”创建,新创建“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30个、“美丽庭院”3万家。完成“五类村”分类规划,推动合村并居、合村并镇、合村并城。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加快推进穰东镇“镇级小城市”建设。积极争取“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继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饮水安全保障和兜底保障成果,持续完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长效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七)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核心水源区,我们一切发展的前提,必须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稳政治责任,筑牢绿色屏障,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坚决守好一渠清水。扎实推进“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线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干渠保护区内2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保障总干渠运行安全。积极推动“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实施中线防洪、湍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湍河下游综合治理、湍北“灵山渠”“北京渠”、湍北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谋划建设湍河城区段生态治理提升和2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40个村级集镇污水处理站。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坚持依法、精准、科学、铁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扬尘、餐饮油烟、汽车尾气、燃煤、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突出问题,系统施治,确保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增”目标。深入实施水污染系统治理,做好城乡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确保湍河、刁河、排子河、小草河出境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为市民创造宁静的生活环境。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成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矿山修复治理、国土绿化等行动,全年新造林8000亩。科学调水、补水、用水,改善水生态、水环境。健全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八)以实事办好为根本,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要聚焦“衣食住行教医保”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从小处细处入手,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一年更比一年好、年年都有新提升。

保障充分稳定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53万人,吸引1万人以上人才返乡回流。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养育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持续实施好政福保、政康保工程,落实好低保“单人保”“渐退期”政策,切实筑牢困难群众防返贫防线。推进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高铁新城失能供养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殡仪馆搬迁,加快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走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主动顺应新高考制度改革要求,在保持一本进线总量南阳第一的基础上,持续扩大高分群体规模,让更多的邓州孩子顺利考入985、211、双一流名校,有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20个。全面完成花洲实验小学西校区、北京路学校、城区一初中、城区五初中改扩建项目。加快功勋路、灵山路实验学校建设,确保秋季开学招生。完成花洲实验高中校舍提升改造和二高中、六高中改扩建工程。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邓州市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邓州卫校融合项目,让每个孩子能有一技之长,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施南阳科技职业学院扩建二期工程,深入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优培强特色专业品牌,为职教学院升格本科院校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实现“邓州有自己的本科高校”梦想。

深化健康邓州建设。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中心医院和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医院。启动构林、汲滩、穰东、夏集、文渠、张楼、刘集等8个镇级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以建设“中国邓州张仲景文化国际传承创新实践基地”为契机,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中国中医之乡”两个“国字号”。招引一家全国知名的中医药生产企业,逐步打造从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到中成药生产、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让中医药产业成为邓州名副其实的“招牌产业”,“仲景故里”品牌越叫越响亮。

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化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高标准推进“五星”支部创建。积极开展“三不四零”平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治理,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三管三必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守好安全生产每一道防线,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

在高质量完成省定、南阳市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技能培训3.5万人次,免费补贴80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8万人、一人双证360人、实用证3200人。二是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实施1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对不少于400名0—14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孤独症等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三是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乡镇寄宿制小学15所、扩容学位1.8万个,着力解决“城区挤、乡镇弱”的难题。四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人民医院湍北分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完成搬迁、全面运营,张村、高集、彭桥、林扒、小杨营等5个在建镇级卫生院建成投用。持续完善以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各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五是推进古城复兴初具雏形,建成迎旭门、风雨廊桥,年底前内城墙全线贯通、内城河游船通航。六是建成开放一批公园、景区,八里岗遗址公园、邓国春秋园、宋金商业街遗址展示馆、突破口公园、福胜寺景区、大十字历史街区、月牙池公园年内建成开放,湍北博物馆、图书馆暑期前对外开放。七是加快老城区改造,实施三贤、铁西、教育南路、教育北路、花洲路片区连片提升,改造老旧小区39个,惠及群众1.3万户、3.5万人,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八是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开工建设棚户区安置房1304套、保障性租赁用房750套。九是不断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和畅通程度,完成S334线(刘集—孟楼)建设,建成通组入户路150公里、“四好农村路”60公里,改造危桥13座。十是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建成桑庄、九龙水厂,开建都司、孟楼水厂,年内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24年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让城乡居民都能喝上优质甘甜的丹江水。

三、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毫不松懈加强自身建设,弘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忠诚履职,务实重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凝心聚力、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进。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政协履行职责,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提升能力作风。深入开展“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大抓快抓狠抓落实22条措施。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专业能力,强化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牢固树立“逢一必夺、逢冠必争”的争先意识,有评比的工作争第一,没有评比的工作创经验,以极限思维、做极限努力、尽极限责任、创极限奇迹,拼出邓州发展新天地。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促进发展关键点、改善民生紧要处,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拼字当头、干字为先,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在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挑大梁,奋力谱写一体推进中等城市、中心城市建设的华丽篇章!


名词解释

1.八大行动: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实施项目工作“首位管总”、营商环境“破冰突围”、开发区“转型增效”、城市建设“提质增速”、乡村振兴“产村融合”、基础设施“补白强弱”、民生领域“普惠兜底”等八大行动。

2.“312”产业体系:“3”,是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三大战略支柱产业;“1”,是生物基新材料这个新兴产业;“2”,是农机装备、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3.“三类500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

4.“四个最少”: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5.“六心”服务企业:坚持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付出上尽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

6.“六皮”招商精神: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饿着肚皮、合不上眼皮。

7.“八快两提”:以“提高效益、提高企业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推动重点项目快谋划、快评审、快签约、快审批、快供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8.“三带四区五群”:“三带”是邓十线乡村画廊三产融合产业带、迎宾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带、渠首线休闲农业带三个产业带;“四区”是邓十画廊、邓南水乡、邓北绿道、邓东田园四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五群”是花生、红薯、水产、小杂粮、中草药五大产业集群。

9.农业生产领域“11335”示范引领行动:每年流转土地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托管土地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以上,培育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30家以上,对“5类村庄”每类选择一个示范村进行试点建设,以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生活方式转变,真正实现农民职业化、农业高效规模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10.智慧农业“143”模式:“1”,是高效移动喷灌“一个设施”;“4”,是渠系、道路、林网、井电泵“四个配套”;“3”,是水肥一体化灌溉、气象监测、虫情监测“三大系统”。

11.“四个大县”:粮食精加工大县、畜产品加工大县、肉食品加工大县、油料加工大县。

12.“五类村”: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五类村庄。

13.“四敢”精神: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