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邓州市政府信息中心  2011-12-31【打印该页】

——2006年1月17日在邓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邓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树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三市”目标,强力实施“三抓”带动、“四轮”驱动,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增长14.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亿元,净增8.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一下。回顾去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特点: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农村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粮食总产55.7万吨,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持续保持高幅增长。大力培育林牧棉烟四大优势产业。林业生产以发展“杨树经济”为重点,全年新发展速生21万亩,总面积扩大到37万亩。畜牧产业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全年新发展专业村35个、专业场127个、专业户1246户,实现畜牧产值26.5亿元,增长8%。烟叶生产以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为重点,实现特产税488万元,加上销售、复烤环节共实现税收2488万元。棉花生产以膨胀加工规模为重点,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农建工作累计投入7131万元,第八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全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新增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

2、工业发展实现突破,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突出抓骨干、育群体、建园区、活资产四个重点,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对财政的贡献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预计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增长33%,为8年来最高水平;实现利税3亿元,增长65%,总量达到历史最高。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6家,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金星啤酒、正兴棉纺等18家骨干企业实现利税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0%以上。工业群体迅速膨胀。全市各类工业企业净增193家,呈现出市乡村、大中小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建成了南一环、邓襄路园区精品亮点,开工建设了南二环,止目前,共入驻限额以上企业35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亿元,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工业发展的孵化器。积极培育七里店、燕店、孟楼、穰东等一批乡村工业小区,特色板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盘活取得进展。因企制宜研究制定盘活方案,全年盘活闲置工业资产2亿多元。发展环境全面优化。颁布了政府2号令,为骨干企业发展放卡,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更加宽松。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成立了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举办了企业家论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密切。

3、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品位档次不断提高。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精心构筑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集镇、村级集镇四级城镇体系。一是突出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办好了6件实事。(1)精心打造内外城河沿线休闲游园。先后建成了月牙池游园、仲景游园、新华游园等4个游园,扩大了休闲空间,提高了城市品位。(2)古城广场建设顺利完工。累计投资2860万元,拆迁面积32749平方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与内外城河和谐一致的高品位城市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精美名片。(3)人民公园件事全面启动。拆迁工作圆满完成,并已开工建设。(4)精心打造花洲游园。与花洲书院遥相响应,建成了邓州最大的主题游园。(5)强力推进城市光亮工程。高标准改造、配套了穰城路、三贤路、人民路、北环路、南一环、邓襄路、教育中路等7条道路22公里660余盏路灯。(6)按照路硬、水通、灯明、干净、每个居委会建一个小区游园的“4+1”要求,大力开展背街小巷硬化美化工作,全年累计硬化城区道路199条18.4万多平方米,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人居环境。此外,文化路全线加铺了油路,开工建设了投资6000多万元的四星级宾馆、投资8000多万元的古城商业中心和投资6391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创下了年度最高记录。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重点集镇,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对一般集镇,重点搞好道路、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对31个重点村级集镇,全面落实“六个一”工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期示范工程。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市政府1号令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健全完善城市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3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8亿元,增长25.1%。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7亿元,净增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净增3.5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建材大市场、农机大市场、粮油农贸大市场等,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成功承办了农业部、河南省2005年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举办了中国·邓州首届农资产品展销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万村千乡”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商品流通进一步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5%。

5、招商引资硕果累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叫响“项目政府”口号,强化项目支撑观念,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向内挖潜。全年累计建档项目266个,到位资金5.3亿元,项目总数和资金到位额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2个,超亿元项目3个,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工业产值10多亿元。总投资1.1亿元的凤凰纺织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二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产,届时将达到7万锭规模,年实现产值2.3亿元,利税3000万元;投资2700万元的西城永泰棉纺三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的天冠邓州白酒分厂、投资3000万元的玉华针织服饰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灵山矿渣水泥、投资800万元的华兴玉米淀粉厂等项目顺利建成;投资3600万元的绒盛纺织、投资1600万元的中澳科生生物制药、投资2200万元的雪阳彩棉纺织、投资1500万元的宏达农机制造、总投资1.3亿元一期工程投资2500万元的华纺织布、总投资6100万元的雄业纺织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赛博板业等项目开工建设。

6、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得到增强。认真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共计发放三项补贴资金3278万元,极大调动了农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的情况下,精心组织,稳健推进,圆满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共精减乡镇内设机构54个,分流事业单位人员1892个,彻底改变了过去乡镇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效能不高、行政成本昂贵的状况,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增强了粮食流通企业的活力和生机。

7、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大局保持稳定。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全面打响“村村通”工程攻坚战,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处理路基1418.2公里,完成白灰土基层1159.99公里,辅筑路面899.9公里,超出省定计划613.9公里,投资总额和辅筑里程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得到交通部、省政府奖励我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000万元。强力实施“村村上网”工程和“太阳能进村入户”工程,使一批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我市被国家能源行业协会专家组确定为“中国农村太阳能进村入户工程示范市”。“空心村”治理成效显著,全年新增耕地9967.5亩。争取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到位资金达1771万元。城市土地经营效益再创历史性高,全年实现土地出让纯收益2300万元。长期困扰我市的湍河污染治理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群众期盼已久的湍河水又重新变清变绿了。成功举办了南阳市首届“大调新韵”曲艺大赛和广场文化月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花洲书院正式建成开放,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品位。杏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为我市科学、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了一大亮点。总投资1.1亿元的一高中新校建设顺利,D级危房改造如期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申请成功,农村群众医疗水平将实现历史性转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被省确定为“科技富民项目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低保”和“两个确保”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着力打造平安邓州,构筑了治安防范、民事调解、信息预警网络,实现了人、物、技三防结合,维护了改革发展大局稳定,荣获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称号。统计、审计、物价、质检、药监、气象、残疾人、地方志、反邪教、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

8、日博体育在线,日博体育官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7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政务公开,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四乱”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群众性日博体育在线,日博体育官网创建活动,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为构筑和谐文明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邓州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收益大的一年;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保稳定的一年。再次,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不遗余力抓机遇。去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政策倾斜的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大干快上搞建设,使我市村村通工程辅筑里程和投资总额在全省各县市名列前茅,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极大地解放了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二是必须聚精会神抓重点。一年来,根据市委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特色农业、城镇建设、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选好突破点,找准切入点,集中主要精力强力推进,采取扎实措施狠抓落实,使这几项工作都取得了预期成效。三是必须结合实际抓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在组织工业经济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抓骨干、育群体、建园区、活资产”等工作重点和思路,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确保了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四是必须千方百计抓环境。把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切切实实营造环境“高地”、政策“洼地”。去年,我们针对企业生活经营环境不优的实际,颁布了政府2号令,在市直部门中出现了主动上门服务,积极排忧解难的可喜局面,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优化。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看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农业占GDP比重高达37.6%,而二产占GDP比重只有36%。二是财政压力较大,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源匮乏与急剧增加的建设资金需求形成巨大发差。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抗灾能力差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四是社会保障群体加大,潜在不安定因素较多。五是扩权机遇抓得不紧,应享受的一些政策未完全争取到位。六是发展环境仍然不够宽松。同时,也恳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得对政府工作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2006年晋级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急工作重点

2006年~2010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迎接新任务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的《邓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将在本次大会上审议通过,这个《纲要》为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我市“十一五”期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2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可配收入达到115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年均增长7%以上。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到“二三一”格局;城镇化率提高到40%以上。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以强化工业核心地位、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四级城镇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2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000元和3400元,分别增长10%和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2006年要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大事,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十件大事是:1、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全面完成全市578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工程;3、建成一高中新校;4、规划建设人民公园;5、精心打造工业园区;6、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7、启动福胜寺旅游区建设;8、推进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习仲勋纪念馆“四馆”建设;9、完成4.5万亩农综开发及3.9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任务;10、抓好中心商业区、公务员住宅区、陈湾商住区、穰城北路高档商住开发区“四区”建设。上述10件大事是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好事、我们一定重信守诺,不遗余力,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完成十件大事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强骨干,做大群体,加快确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市委《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切实把工业发展放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抓骨干、育群体、建园区、活资产的基本方针,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实现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的战略性跨越。

强力培育骨干。实施骨干企业“50强”计划。通过扩大规模、技术改造、新上项目、强化管理和生产要素协调等措施,到“十一五”末,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50家以上。力争今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20个以上,其中产值超2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把正兴公司、金星啤酒、永泰棉纺、穰东纸业、凤凰纺织、老廷实业等发展成为产值超2亿元企业;把恒德化工、灵山水泥、北园木业、北方星光、杏山水泥、通利达化工、永盛油脂、久友面粉、六合饲料、绒盛纺织、雪阳棉纺、华纺实业、赛博板业、天冠酒业、福利造纸和电视配件等发展成为产业超亿元企业。特别是通过整合造纸业资源优势,到“十一五”末,形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产值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使我市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纸业生产基地。

努力壮大群体。实施支柱产业“4个30万、2个200万”计划。围绕造纸、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建筑建材、木材加工、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鼓励大中小一起上、高中低一起抓,1—2年内上述产业形成“4个30万、2个200万”规模。即棉纺30万锭、造纸30万吨、粮油加工30万吨、化肥医药30万吨、建材200万吨、木材200万立方米。2006年,纺织服装产业以永泰棉纺、正兴公司、凤凰纺织、绒盛纺织、雪阳棉纺为重点,协调推进瑞达、春牛、经纬、雄业、华纺等棉纺企业扩规上档,总规模达到32万锭。以穰东服装加工园、雪阳彩棉织布、玉华针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粮油深加工产业重点提高张楼、腰店工业园的食品生产水平,提高永盛食用油、久友面粉的加工层次,加快金星啤酒,天冠酒厂扩规建设,总规模发展到31万吨;造纸产业坚持技改与扩容并重,以穰东纸业、老廷实业和福利纸业、蓝星纸业为重点,总规模发展到20万吨;水泥建材产业适应能墙改新形势,加快杏山、灵山水泥等企业工艺改造和规模提升,总能力发展到120万吨;木材加工产业以杨树种植为基础,以北园胶合板、赛博板业、天河板业等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杨树经济,加工规模发展到100万立方米;化工医药产业以恒德公司、通利达公司、中澳科生制药为主题,抓好尿素、碳铵为改造,加快复混肥开发和医药产业发展,总规模发展到30万吨。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把我市建设成为豫西南有较大影响力的六大产业生产基地。

集中打造园区。实施市工业园,“双50”计划。至“十一五”末,市工业园区内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达到50个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邓穰路、南一环、南二环建设工程,并根据发展需要建设区间道路,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加快建设赛博板业、华纺织布等入园在建项目,;力争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组织各乡镇办和政府组成部门每单位入园一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争取全年新入园企业30家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强化园区管委会职责,理顺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培育乡镇特色工业小区,重点抓好七里店、燕店等十个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形成“一园十区”园区工业发展格局。

积极盘活存量。对钢窗厂、工具厂、酒厂、第一造纸厂等企业因企施策,多措并举,采取商业开发、城建开发、嫁接改造等形式,力争今年盘活闲置资产1亿元以上。

(二)工农互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产业支撑,发展特色经济。巩固粮棉大县地位,着力培育林木烟棉四大优势产业。林业生产以发展(杨树经济)为重点,力争今年新发展24万亩,总面积达到60万亩;畜牧业以优化养殖结构、培育专业村、专业厂、专业户为重点,加快良种推广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烟叶生产以扩大面积、科技兴烟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大乡、大村、大户和核心示范区,力争面积达到6万亩;棉花生产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力争面积达到40万亩。按照产业化思路,围绕农业办工业,大力发展粮油、棉纺、木材、畜产品、烟叶等精深加工,拉长农村品增值链条,实现以工促农。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一乡多业、一村多品、一户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或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今年力争培训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5万人。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水平。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争取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中心,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或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达标率。加快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争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鼓励引导农民以利益为纽带组成销售、信息、技术、劳务等服务公司和产业协会,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加强基础建设,繁荣社会事业。抓住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生态、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事业,大力扶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以“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努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建设任务,实施自然村通公路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快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改造和建设,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争取年底实现60%的行政村有线电视村村通,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政府责无旁贷。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让农村展现新面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三)城乡互动,协调推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四级城镇体系

坚持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集镇、村级集镇“四头并举”,城乡互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强化管理,构筑四级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1234工程”,重点建设“一园”、“两路”、“三厂”、“四区”,具体办好十件实事:1、建设人民公园。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加快推进人民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景观区建设,精心打造既能体现邓州历史文化内涵,又能展现时代精神、与未来城市生活相接轨的生态公园。2、规划改造团结中路、北京大道。规划团结中路改造工程,逐步打通交通瓶颈;重新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北京大道,建成邓州的迎宾大道。3、启动建设“三厂”。按照人本生态理念要求,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南郊水厂。4、高标准打造“四区”。加快古城商业中心、邓州宾馆、原公安局所在地开发建设步伐,形成以古城广场为中心的中心商业区;选择适宜位置建设公务员住宅区;实施陈湾“城中村”改造,开发建设陈湾高档商业住宅区;在穰城路北段建设高档商住开发区。5、推进“4加1”工程。按照路硬、水通、灯明、干净的要求,硬化背街小巷15万平方米。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小游园,栽植1000墩竹,修建1万个小花池。6、启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习仲勋纪念馆“四馆”建设。7、抓好福胜寺旅游景点规划建设。8、改造扩建火车站广场。9、建设湍河二级橡胶坝。围绕湍河景观轴,上马建设湍河二级橡胶坝。10、改造古城路商业街。对古城路商业街管线、路面、排水、街面进行整治改造,提高品位和档次。

在办好城镇十件实事的同时,科学规划湍北新区,勾画发展蓝图;按照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对内城河内老城区0.49平方公里沿河四周外侧进行规划设计,力争“十一五”期间打造成精品亮点区,向世人展示邓州古城新姿!

强力推进镇村建设。实施镇村“1315”工程。以加快推进重点镇和村级集镇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10个重点镇,尤其穰东以服装、造纸产业为支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十一五”末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市。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以31个村级集镇为重点,选择100个行政村作为村庄整治示范村,并完成500个行政村规划修编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园林城、旅游城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强力实施市政府1号令,加大内外城河和古城广场管理力度;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管投入,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设施;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使城市管理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努力让我们的城市亮起来,让我们的家园美起来!

(四)繁荣市场,活跃流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培育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一是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瞄准建设豫西南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目标,完善粮油农资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家居大市场等六大市场配套建设,提高市场繁荣度。大力发展乡镇集贸市场,形成遍及城乡的物流集散中心。实施好“万村千乡”工程。办好2006年农资交易会。鼓励建立新型物流配送体系,规范完善提高超市、连锁店服务质量。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和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产业。三是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抓住我是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内外旅游名城的机遇,配套建设福胜寺、登城突破口等人文景点,重点搞好福胜寺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杏山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以南水北调渠首及杏山地质公园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邓州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突出重点,拓宽渠道,努力增强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功能

树立大投入拉动大增长、大开发带动大发展的理念和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积极拓宽项目渠道,力求项目总数,投资额度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向上争取。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扩权优势,大力争取政策性项目,力争政策性项目资金超过3亿元。二是向外招商。突出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和大型农产品加工与劳动密集型企业集团开发招商活动。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将招商任务量化到各乡镇办和市政府各部门,力争引进市外、境外投资有较大突破,全年招商引资达到6亿元。三是向内激活。以“三抓”战略推动40多亿的城乡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创业的资本,催生大批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争取大批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争取全年市内民间资本投资经济建设达到10亿元。

集中力量抓好30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工业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和重点产业,力争合意纸业项目、21.2万千瓦生物质能热电厂、赛博板业、电视配件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凤凰纺织、雪阳彩棉、华纺实业、绒盛纺织、玉华针织、加厚真丝呢等项目建成投产;扎实做好川气入豫等项目前期工作。农业项目,抓好引丹灌区和引丹节水续建项目建设。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争取半店水库等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立项。做好标准化良田改造、优质小麦和良种补贴、安全饮水、农综开发等新建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加大对在建土地整治项目监督力度,争取我市纳入国家100个重点扶持县。基础设施项目,交通项目中,干线公路建成S244线、S248线,改造南邓公路。县乡公路完成桑庄至渠首二级专用公路建设,争取邓罗公路、邓公路、桑刘公路、陶都公路立项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任务。电力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三期农网改造后续工程。

(六)创新体制,优化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

把优化环境、培育软性战略资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全方位、多角度创优发展环境。

创造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按照稳一批、合一批、转一批的思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完成改革遗留。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全面完成改制任务。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财税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以改革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创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政府各部门做到工作职责、职权范围、办事程序、办事要求、收费标准“五公开”,让群众、让企业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狠刹不正之风,重点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的无政府作风,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向群众和企业吃拿卡要、无理刁难的土匪作风。强力实施政府2号令,落实企业保护措施;发挥“市长热线”和“纠风投诉中心”作用,及时受理企业投诉;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落实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制度,打造生产经营零干扰、内外客商零投诉的环境品牌,真正使邓州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生活的乐园!

创造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我市被列入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为契机,强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加快科技项目开发与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市创建成果,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支持电视剧《范仲淹》在邓州拍摄。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完成一高中新校建设,确保秋期新生入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和体育竞技水平。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健全农民健康保障制度,全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强农民家庭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通过不懈努力,使更多的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病有所医,病有所养,享受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坚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方针,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保护耕地,严厉打击“以租代征”,私下交易等扰乱土地市场的不法行为,积极盘活城镇“圈而未用”、“低效使用”等闲置土地,提高政府土地经营效益。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实施《信访条例》,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村级综治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三网三防”防控作用,营造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深化预防和处理邪教工作,严打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强化社会保障。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低保”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治理构建城乡救助体系,千方百计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让弱势群体充分沐浴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进一步做好人事、审计、民政、监察、统计、物价、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民兵预备役、日博体育在线,日博体育官网建设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今年和“十一五”时期的宏伟目标,压力巨大,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坚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向先进地区学习,从先进经验中寻找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政府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理论素质和领导发展的素质,努力建设崇尚学习的政府、与时俱进的政府。

2、切实加强法制建设。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重视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努力建设发扬民主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

3、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政府系统开展“政府行风季评”活动。通过自评、互评、社会各界层评等形式,每季度对政府部门进行一次行风评议,并在媒体公布,褒先励后,推动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倡导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厉风行,干则必成的良好作用,树立务实、为民、高效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设作风优良的政府、纪律严明的政府。

4、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理直气壮地反对歪风,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以廉政建设取信与民,以良好的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人民信赖的政府!

各位代表,“时来天地皆同力,征程万里催人急”。“十一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做好2006年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必胜的信念、以昂扬的斗志、以百倍的干劲、以创新的举措,为构建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机无限的新邓州而努力奋斗。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