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基层引入大数据 农民办事不出村——来自邓州的“互联网+”农村治理模式调研 
市政府办公室  2019-01-11【打印该页】

编者按:2018年11月29日《新华社——智库分析报告》以《基层引入大数据 农民办事不出村——来自邓州的“互联网+”农村治理模式调研》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思维,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的典型作法。本报特转载,敬请关注。

创新农村治理体系是基层治理的生命力所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社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大数据引入农村,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三农”事业,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来,邓州市积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思维,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全面推进“一次办妥”,有效通过基层引入“农村大数据”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为河南各地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

一、大数据进村,县级审批村里办

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近年来,随着村级管理权限的缩减,农民与村级组织间互动性大大减弱,出现了乡村“悬空”“两不找”的问题。

为强化农村治理,邓州建立起“农村大数据”,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政务信息进行整合,将分散在各行政单位行政权下放,赋予村级组织县一级的办事权,实现了老百姓“办事不出村”,增加了群众对村级组织的黏性,密切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堡垒,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一)“办事不出村” 县级办事权下放村组织

邓州市穰东镇穰西社区居民巴光奇,在深圳打工20多年,回到村里第二天就直接跑到邓州市办退休手续,转了一大圈才发现在村部就能办理。“真没想到在村里还真能办了事。”巴光奇说。

由于村一级组织缺少办事审批权,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近些年农民与村组织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乡村“悬空”问题突出,村民有事不找村干部,村干部说话“不好使”。“农民基本脱离了原有的管理关系,村组织在群众中缺少权威,出现了基层管理的真空。”穰东镇党委书记万洪志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起邓州探索下放办事权改革,将过去市直单位的审批权力下放到村一级组织,将过去市直部门的办事权赋予村和社区,赋予村级县级的办事权,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医保、户籍、婚育证明、工商执照、办理入学等服务,都可以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和社区办理,让群众有事找村里,办事不出村。

邓州市委组织部电教科科长董中波介绍,全市每个乡村都设立一个信息服务站,配备一名专职信息员,信息服务站与全市行政单位联网,群众需办理的医保、老年证、工商执照等服务,不需要去市直部门,直接在村信息服务站扫描相关证件,即可录入系统,全程网络化办理,各个办结点以短信形式实时反馈给群众,群众只需在证照办结后领取即可。

穰西社区居民闻改的小儿子今年考上大学,听说贫困家庭孩子读大学有补贴,她就到服务站咨询了情况,按要求上传了身份证、录取通知书、救助申请书等材料,不到20天,她就领到了5500元的补助。“我原本想要钱得多难啊,没想到人都没出村,钱就送来了。”闻改说。

今年7月23日,邓州市启动城区小学、初中段入学报名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家长们不用再跑到学校排长队,也不必托人找关系,只需要在家门口的社区服务站按规定提交资料,(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即可实现报名、审核、录取、公示在综合服务平台上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有效解决了入学难、“走后门”的老大难问题。据了解,目前邓州市686个政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2016年7月以来全市已通过网上受理群众办事申请210690件,办结132683件,有效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

(二)“农村大数据”整合信息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

邓州市委书记吴刚说,邓州赋予村级县一级办事权的前提,是要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各个行政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的“农村大数据”网络,通过这一数据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业务审批办理、信息反馈的网络化服务,“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据了解,从2016年起,邓州市开始对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的、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行政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软件”方面,对全市626个村(社区)、6125个网格进行人口数据采集,分9大类108个子项,全市共采集人口数据174万多条、各类社会组织信息2252条、社会部件信息21.6万条,实现了市、乡、村三级联网。在“硬件”方面,在市级设立综合服务平台,乡镇(街、区)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服务站,各级服务中心(站点)配备电脑、高拍仪、打印机、摄像头等信息设备,提升居民办事效率。

这一“软”一“硬”构建了纵向覆盖全市28个乡镇、626个行政村(社区),横向连接64个市直审批和服务部门,市、乡、村三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已成功实现与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对接。并完成40个委办局和10个乡镇街道共计50个共享节点的部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延伸覆盖到村一级,有效破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共享。

“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各乡村信息站的硬件联网对接,实现了全市公安、计生、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的政务信息联网互通,村民只需要在村里通过信息站提交信息到政务系统,就可以实现网上全流程审批办事,不再需要群众四处跑腿。”邓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有印说。目前,不仅邓州市内的600多项政务事项可网上办理,还有300多项政务事项实现与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为群众在基层办事提供了条件。

以入学报名为例。“经过调研,我们将生源类别分成七大类, 群众按照自己所属类别提交材料即可。系统随时跟踪办理进度,接受社会监督。”邓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入学报名方案出台后,邓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立即响应,组织专家对报名工作经过多次评审讨论,制作报名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生源分类报名、材料分类审批、学校录取、满员调剂等功能,解决了集中报名集中审核带来的扎堆现象。系统自动匹配入学类别,智能分发材料到相应部门,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为学校的录取公示和统一调剂留下充足时间。不管是拆迁户,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都不再为上不了该上的学而担忧。

邓州市房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一网通办’不仅方便群众,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同时还有效防范了弄虚作假、‘开后门’跑关系,对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规划,未来邓州市还将利用这一大数据系统,提供农产品销售、医疗救助等各项服务,农村大数据系统将成为嵌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平台,政府开展基层治理的新渠道。

(三)标准化建设保障“互联网+政务”落到实处

近年来,邓州市在全市探索实施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全面推进“一次办妥”,确保把“互联网+政务”落到实处。

1.一套标准管审批

邓州市按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梳理各职能部门权力事项清单,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管理模式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

同时,邓州市结合“放管服”工作部署,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进一步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截至目前,已实现84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其中48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在十个直管县市排名第一。

2.一张清单定权力

权力清单是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更是权力的约束。邓州市首先把部门职责、办理事项、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收集、整理,编制一张清晰明了的标准化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并将清单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改进作风、改进服务方法,提升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3.一个平台优服务

邓州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全市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反馈”,实时为群众提供标准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方式从“窗口式”向“网络式”的转变。

同时,结合邓州市乡村基层实际,开展为民服务全程化。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情况,开展全程代办,企业和群众办事不用再跑到乡里、市里,只需就近到所在村(社区)服务站提出申请即可网上全程化办理,办事省时省力又省心。

事项从受理到办结,企业和群众与审批部门不见面,每个办理环节系统自动向企业和群众发送短信提醒,及时反馈告知办理进程,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大幅减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二、农村大数据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

(一)大数据助力基层治理“更上一层楼”

当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吴刚说:“大数据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基层治理创新搭建了平台,也成为为群众提供经济发展、生活服务的重要载体。”搭上大数据快车,可使基层治理水平、治理效率“如虎添翼”。

(二)有效解决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邓州市通过细化基层组织网络,赋予基层办事权,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群众办事少跑冤枉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为老百姓提供最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同时使基层组织更有能力引领群众谋发展,基层社会发展更有活力。

(三) 激发干部激情, 密实干群关系

调研发现,邓州强化村级职能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拉近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堡垒。邓州市湍河街道姚巷社区的网格长史良当了10多年的村干部,头一次感觉老百姓对村干部“有了热乎气”。“以前群众总说,你们村干部找我们不是收钱就是开会,别的啥事也干不了。”史良说,现在有点啥想法都找我商量商量,问我中不中。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邓州市将网格作为村组织的延伸,成为基层治理新单元,把全市划分6125个网格,所有网格设有党小组、理事组,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18个市直执法服务部门机关人员下沉网格兼职工作人员。

湍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相如说,基层组织延伸到网格,拉近了群众和组织的距离,百姓的家长里短有了贴心人可以聊聊,矛盾和困难化解在最基层。

通过细化基层组织网络,赋予基层办事权,不仅激发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干事创业激情,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基层组织更有能力吸引带动群众谋发展,乡村发展获得了新动能。

邓州市裴营乡胡丁村位于4个乡镇的交界,距离乡政府8公里,离邓州市20多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发展落后人心不齐。2003年,胡丁村修建“村村通”需每户集资20块钱,没有一户村民支持,50多岁的村支书胡殿超难过得跑到了祖坟上痛哭了一场。“这两年村民到村部办事多了,觉得村里越来越管事了,对村组织的信任感回来了。”胡殿超说,今年胡丁村修路村民自发集资超过120万元。

三、几点启示

吴刚说,目前邓州市的改革中还存在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内生动力未完全激发,县市单位对权力下放还存在抵触情绪等问题,改革还面临着考验,但赋予村级县一级的办事权,把群众的根扎回到农村,是将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社会治理融合推进的重要举措,邓州还将坚持探索创新,确保社会治理达到真正的有效治理。

新华社分析师认为,邓州市当前探索的大数据进村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基层治理需要与时俱进

当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邓州市的大数据进村是在基层治理方面运用大数据较为成功的范本。

各地政府在探索政务建设、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时刻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深入发掘大数据价值,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民生工程密切结合,推动“云办理”“一站办齐”向更加纵深、更加广阔的层面铺开。

(二)既要推动权力下放,又要谨防权力滥用

让农民办事不出村,共享大数据红利,就要求政府部门把权力下放到基层,把力量下沉到网格,把资源整合到终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前台后台打通、纵向横向连动”的村民服务平台。

这是新形势下推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夯实基层堡垒拉近干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相关负责部门应当积极配合,打破旧有理念,合理下放权力,让大数据惠及基层每一个人。

(三)农村大数据可以与“三农”领域更广泛结合

大数据是一个“筐”,一切有利于发展振兴的内容都可以并且应该往里面“装”。当前,邓州市探索的大数据进村仅仅停留在政务服务方面,从全省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应用的范围可以更宽广。

河南是农业大省,从农村大数据着手,以大数据服务“三农”,可以全方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村治理水平,农民生活质量。

例如,让农民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实时查看庄稼长势;通过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供求信息自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每项收入录入网络,超过贫困线自动销号,低于贫困线,自动预警等等。

2017年11月25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突破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的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运用大数据加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让农民共同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运用大数据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快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