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博体育在线:
当前位置: 日博体育在线,日博体育官网 >> 水利风光
古代人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发布时间: 2017-09-20    来源: 邓州市水利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有关黄河的治理最早的一次记录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而其中的过程更是熟悉: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因为动用了皇帝的息壤来治理黄河而被治罪。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黄河的办法就不是不断地提高堤坝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元朝末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黄河治理上,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古代对黄河治理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四次
  1东汉王景治河
  主要措施:修高堤坝、修整分洪道
  2元代贾鲁治河
  主要措施:疏、塞并举,疏南道,塞北道、使黄河改流经南故道
  3明代潘季驯治河
  主要措施:巩固堤坝、缩窄河道、加快水速以冲走河沙、修筑分洪区
  4清代靳辅与陈潢的治河
  主要措施:大体沿袭潘季驯的方法,统一了浚淤和筑堤、提出减少下行泥沙

  另外,西汉的贾让,应诏上书写了我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治河策》,由于它包含三种治河方策,后也称为“贾让三策”。
  上策是人工改道。他认为黄河没有修筑大堤前,河水虽然漫流,但是河道宽阔,“左右游荡,宽缓而不迫”。春秋中期,开始筑堤时,堤距宽大则河水通畅,后来河道狭窄、堤线弯曲,发生洪水时泄流不畅,则常决口为患,所以贾让将人工改道立为上策。
  中策是分流。上策能使黄河“宽缓而不迫”,分流后,被分走的洪水走分洪道,余下的洪水走原洪道,也算是“宽缓而不迫”。

  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原来的堤防堤距过于狭窄,且堤线弯曲多变,再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怎么加高增厚,洪水下泄不畅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是为下策。
  黄河最近的一次改道是在1947315日,黄河大堤修复合龙走行现在的路线,而之前那次决口是人为的,那是发生在1938年的花园口决口。为了阻挡南下的日军,蒋介石下令炸开位于郑州的花园口黄河大坝,黄河南流夺淮入海,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延迟了36个月。

  此后至今近70年的时间,新中国未出现一次黄河大改道,只是在东营市境内数次改变了入海口的地点。此间治理黄河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加高堤坝和挖掘河底淤沙。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2/04 15:32:06